【政策】法硕复试保研经典必读法谚解读三
发布时间:
缺乏期待可能性,即使行为造成了损害结果,也不为罪的判断。
2任何权利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
1 出处西方法谚
Nulla potential supra leges esse debet.
2 解读
人皆等因为人的价值是等的。普遍等的人权学说以等和普遍的人的价值概念为前提,这个概念与人的优良品质等观念有明显区别。我们可以根据人的才能技艺特性爱好等个性特征和其他各种可以品评的性质将人们分等评定,但就人的价值而言,一切人都必须相等,不可能将人的价值分成不同等级。因为人的价值本身,并不标志什么属性;在赋予每一个人以人的价值时,并没有将什么属性归因于他,只是表明对每一个人里而的人性的一种尊重的态度。人的价值等,同时也就意味着人的生命身体的等。 生命身体是人格的根本要素,其本质是不可能用任何尺度进行相互比较的,与此同时,社会生活是基于这样的人格者的结合而成立的尊重保护人格是法秩序的基本要求;而且,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允许将人格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这是法的本质立场。人的价值等,人格等,人的生命身体等,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与手段,这些都为人皆等格言找到了根据。
等是人类的理想,是和自由同样杰出的理想。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人那样生活,便是对等的向往。但是,等理想首先以抗议性形式表现出,即等体现了并刺激着人对宿命和命运对偶然的差异具体的特权和不公正的权力的反抗;对特权的抗议意味着对歧视的反感。因此,抗议特权反感歧视位于等要求的核心地位。其次,等也以建设性形式表现出,人们常常就如何实现等提出建设性要求。此外,等还是人类所有理想最不知足的一个理想,其他方面的追求通过种种努力都可能达到一个饱和点,但追究等的历程几乎没有终点,主要原因是某方而的等会在其他方面生明显的不等。以刑法间题为例,甲与乙所犯之罪的危害程度以及に者的主观危险性相同但两人的财状况相差甚远,甲是百万言翁乙却身无分文。针对犯罪本身面言,应当判处相同罚金,否则不等;针对财状况而言对甲应多判罚金对乙应少判罚金,否则,两人实际上承受的痛苦不等。实现了其一个等,就会引起另一个不等。但人类从不因为这一点而放弃对等的追求既然是理想,就必须追求并得到实现。因此,等成为使人类踏上无尽历程的理想。
等是法律本身的内在要求
法律既是针对司法人员的裁判规范,也是针对一般人的行为规范;法不是针对个别人而是针对一般人而设计;法律所设想的适用对象不是特定的事件,而是一般的事件;法律不是适用一次便作废,面是要反复适用。法律规范的普遍性特征本身,决定了在适用时必须做到等。就裁判规范而言,应当对类似的事件作出相同的裁判; 一条一般规则在根据其内容而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一个判决应当是适用一条一般规则的结果。就行为规范而言,谁都可以实施法律允许实的行为;谁都可以在法律之下自由活动。反之,谁都受法律的约東,键也不在法律之上。这里的谁当然包括一切人,所以,元首不在法律之上,法像则在元首之上。具体到刑法方面说,谁都不得实施犯罪,谁也不得位于刑法之上。法律规范的普遍性使等适用法律成为可能,也使等适用法律成为其前提。如果不等适用法律,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就受到了损害,法律便残缺不全。
我们现在提倡法治。实行法治,就是要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重要方面都以法的规范作为惟一规则去引导评价奖赏制栽人们的行为,而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为标准。但是, 要使法治生效,应当有一个常常毫无例外地适用的规则,这一点比这个规则的内容为何更为重要。只要同样的规则能够普違实施,至于这个规则的内容如何倒还是次要的。究竞我们大家沿着马略的左边还是右边开车是无所谓的,只要我们大家都做同样的事就行。重要的是,规则使我们能够正确地预测别人的行动,而这就需要它应当适用于一切情况一即使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我们觉得它是没有道理的。法的效果在于执行,假如社会有十分完美的法律体系,但倘若没有得到等实施,而且一部分人可以不遵守法律,那么,这种法律的作用就会降低,最终它就不是法律了。所以,没有等就没有法治。
强调任何权力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就是在强调反对特权,强调在等的基础上适用法律,才是法治实现的真正内涵。
法硕保研必备法理学经典必读一
法硕保研经典必读法谚解读一
法硕复试 保研经典必读法谚解读二